【每日一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4月2日)
时间:2018-04-02 08:57:48责任编辑:shanxiang001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8 初中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备考推荐:2018年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协议班
点击加群:教师资格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资格证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一、单项选择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的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2.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3.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哪个阶段(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4.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了。这体现了哪种原理(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5.晓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6.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小博的情绪具有( )A.矛盾性 B.激动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7.小华近遇到了一些困难,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梳理了错误的观念,使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行为分析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8.小燕近期非常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成绩也明显下降。小燕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A.焦虑症 B.神经衰弱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9.晓玲和她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在很多方面都能很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这体现了群体的哪种功能( )A.归属功能 B.支持功能 C.认同功能 D.塑造功能10.丁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投射效应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自省的重要性,与此相对应的德育方法是个人修养法。2.B【解析】记忆术是指通过把那些枯燥无味但又须记住的信息“牵强附会”地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习记忆的效果的策略。题干中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记忆术,记忆术属于精加工策略。3.D【解析】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小岩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属于检验假设。4.A【解析】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现象。消退是一种无强化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5.D【解析】处于公正阶段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也就是说,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6.C【解析】中学生的情绪不再像儿童那样天真直露、心口如一,开始表现出掩饰性。小博的情绪和外部表现不一致,反映出其情绪的掩饰性特点。7.B【解析】合理情绪疗法,又称理性—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艾里斯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辅导老师引导小华梳理了错误的观念,使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就是运用了合理情绪疗法。8.A【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症状表现有:(1)情绪方面:紧张不安,忧心忡忡;(2)注意和行为方面: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难以做出决定;(3)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等。小燕的表现与焦虑症的症状相符。9.C【解析】认同功能是学校群体能对个体的认知提供知识和信息,使各个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同学校群体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的功能。10.D【解析】社会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题干所述是投射效应的典型体现。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