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8
1.20世纪初是中国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从清末到民国期间,中国教育体系和学制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01~1910年的清末发展阶段,清政府模仿西方国家初步建立了国民教育体制,成为近现代中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二是1912~1922年的民国初期发展阶段,国民政府确定了以“六三三学制”为主体的、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国民教育体系。“六三三学制”又被称为( )。
A.壬戌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卯学制 D.分支制学制
2.重视启发教学,提出“产婆术”的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3.某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属于(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4.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5.学生在记忆无意义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 )。的影响。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原有的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的指导
6.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说:“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近发展区
7.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8.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的结果”的理论是( )。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9.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10.教师面对的是不断随时代变化并且有着丰富个性差异的学生。这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效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2.B【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亦称“产婆术”。
3.D【解析】学生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颤抖、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
4.A【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5.C【解析】定势就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它支配人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定势的作用有两重性,即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消极的阻碍作用。题干中学生记忆无意义音节的过程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由此可知这是心向与定势的积极影响。
6.A【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期”现象。关键期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好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对个体某一方面进行训练可以获得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7.A【解析】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8.D【解析】遗忘的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动机(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9.A【解析】群体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0.B【解析】教师劳动对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须具有创造性。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